2017-11-14 12:26 来源:未知 责编:佳人编辑
可能有很多朋友还是不太了解这所豫章学院到底是一所怎么样的学校,如果提到杨永信或许大家就会比较印象深刻了吧。这所豫章学院的教育模式和杨永信的电疗差不多,都是以体罚学生来治疗网瘾的,不少的朋友都在这里受过皮肉之苦,而最近这所豫章学院打死人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件回顾
最近在微博、微信等各个媒体上,都可以看到关于【豫章书院虐生事件】的报道。
很多人看到了之后都和我一样感到愤怒,大部分人都对这种事件的发生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我们这帮年轻人,更是觉得到现在竟还有网瘾这个词,明明每个人都基本上每天上网时间达到了5个小时,手机不离身。
但是为什么像豫章书院、杨永信这样的机构能够设立并存在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孩子们有所谓的网瘾问题吗?
真实故事
被打过戒尺、打过“龙鞭”,本来有很多逃离的机会,今年上高中的女孩吴耐说起在南昌豫章书院一年的日子,感觉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叹了一口气:“有逃跑的机会,可是能去哪里?”
遭遇过校园欺凌、不喜欢上课,甚至尝试过离家出走,在别人眼中,吴耐是一名典型的“差生”。自打她记事之后,父母一直忙于生意,没有太多的精力管她。
“父母在网上查询发现南昌豫章书院,我也同意去看看。”她一家从浙江远赴江西,到了书院,同学都很热情。可是签完合同,父母离开后,吴耐发现人们都冷淡下来,一切与之前看到的不一样。
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有人顶撞老师或者没有按照规定时间集合,都会遭到集体体罚。围绕操场跑圈是常事。刚去两个月,吴耐作为新生经常受到欺负,绝望之时,砸碎练习茶艺的杯子,准备用陶瓷片割腕自杀,未遂。同学告诉了老师,她遭到惩罚。
“我因此被打了20"龙鞭"。”吴耐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校期间,同学间相互监督,如果有人吃零食,报告老师者就可以减轻处罚,“同学关系就像《后宫》一样,没有人能信任”。
之后,吴耐还因为顶撞老师,被关了几天烦闷解脱室——“小黑屋”。具体天数,她也不知道,失去了时间概念,她最后只能选择服从学校。
吴耐也和父母哭诉过自己的遭遇,学校却跟她父母说,教育要有一定的时间才有效果。
吴耐也曾保证自己“出去”之后一定好好学习。她称,学校老师却不同意,理由是学习成绩本来不好,初中的课程落下了,怎么能学好?
被问及为何不回到老家县城上学?吴耐不情愿,一方面怕再次遭到欺负,另一方面也怕别人知道自己从豫章书院回来,被贴上标签,害怕别人嘲笑。
尽管有逃跑的机会,她坦言不知道该去哪里。从豫章书院回来之后,她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常常做梦回到学校,直到最近媒体报道,她才敢站出来说出自己的经历,觉得这是一种解脱。
无独有偶,离开豫章书院近一年,杨龙开还是会经常在半夜被噩梦惊醒,梦中他被教官抓走,带进只有一扇小窗户的“烦闷室”关禁闭,他想往外逃,却怎么也逃不出去。“醒来后,一摸脑门,全是汗。”
2016年4月23日,杨龙开至今都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就是在这一天,他正式踏进了豫章书院的大门。
“我爸妈只跟我说那是个体校,其实他们也不太清楚里边的情况。”
彼时14岁的杨龙开正在江西上饶的一所中学读上初二,厌学、沉迷网络……他跟父母表露了几次不想上学的想法,父母只当他“胡闹”,无奈之下,在网上找到了位于南昌的豫章书院,“只是想让他能有个受管教的地方。”他的父亲说。
事情真相
当事情的真相曝光之后,人人都很愤怒,舆论上铺天盖地的谴责豫章学院。我也很愤怒、愤慨,认为豫章学院没人性。但是冷静下来后,我更多的是感觉到对学校教育和对那些父母的愚昧和无奈。
当有一部分人正在利用自己的力量揭露、曝光这件事时,那些送孩子进书院的家长们却还在为书院洗地,并打出了「不信谣不传谣」的口号,不禁让人疑惑:孩子到底是谁在养谁在教,谁让他们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又是谁弃他们于不顾?
大多数网络成瘾的孩子都有一些心理困扰,亲子关系障碍、人际关系不良,情绪障碍等。在我看来,网络成瘾更多的是一些心理疾病的外在表现,因为孤独,或者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等问题,还有一些有抑郁的倾向,他会借助网络来释放,有过度使用的倾向。
但是父母因为忙就把孩子送到了豫章学院,他们宁可付出高昂的学费--一年几万,却也没有去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开导开导他们,没有足够的关爱他们。
他们赚的钱都变相的去做了伤害孩子的帮凶。不可否认,这里面也许有豫章学院的欺骗,隐瞒和洗脑。但是这难道不也是家长大人的无能表现,以及不够信任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明明有孩子向家长反映在豫章学院的遭遇,可是父母都没有相信,或者还有另一种心理,认为豫章学院应该继续办下去,这样自己的孩子就可以继续有学可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学生、学校、家长现在受害不浅。我家孩子在里面好好的……现在没书读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豫章学院打死人的相关消息了,如果大家还想知道更多内容的话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佳人女性网,小编会为大家分享出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