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2 16:23 来源:未知 责编:佳人编辑
2017年网络上最火的几个段子已经出炉,其中蒂花之秀,造化钟神秀和陈独秀的秀名列前几位。其实这些词也是在下半年才开始火起来的,很多朋友应该在各大社区和论坛都有看到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分析一下吧,一起来看看哈!
陈独秀同志请你坐下什么意思
这个词汇其实是在下半年才火起来的,大致意思就是说的有些网友在贴吧和论坛上发了一些非常搞笑的内容,被网友认为非常有才,然后就被称为秀,陈独秀同志请你坐下的意思大致跟请裁判回到裁判席的意思差不多,就是不要再搞笑了,你简直是想笑死我!
简单来说,就是他认为陈独秀和朱自清被大家娱乐化,消费化了。
似乎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天地君亲师,都是要尊敬爱戴的。伟大的文人学者,是我们未曾见面的灵魂导师,也是应该尊敬爱戴的。便是鲁迅、冰心他们这些早已作古的人,提起来都要先尊称一句“先生”,但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消费品。
不止是他们,还有曹雪芹、金庸,乃至于尼采、康德,我们统统可以拿来消费,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内容分享
也许你会说,你们年轻人就是太狂妄太自大了,根本不懂什么叫伟大和崇高!
不好意思,你没说错,后现代的文明本来就是反崇高的。尚且不提解构主义“消解一切”的主张,从尼采那个年代,崇高就早已不存在了。尼采不说反崇高,但他快乐地解构上帝,快乐地解构黑格尔,也快乐地解构自己。
“我说过没有前辈先哲。你有时候还会认为,这个世界上会有一个上帝吧,或者还会有尼采吧。看来你并没有转过弯来。这样吧,就按你的思想,我告诉你:每个人心里都怀有一个上帝,那就是要做超人的你自己。”他这么说,不正式告诉我们,他不崇高吗?
罗兰巴特又写了一篇长评——《作者已死》,认为作品在完成之际,作者就已经死亡,剩下的文化创发工作,就是读者的权利了。唯有作者死亡,读者才能诞生,所有阅读活动,都是读者心灵与一个写定的“文本”的对话,价值就在这个过程中被创造出来。于是你看到了,他们都不存在,只有我们读他,他们才有意义。
故事说明
那么接下来说说读的事。
我从小就爱读《红楼梦》,从少儿版到程甲本原文,再到脂批本。虽然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依然很开心。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文化中国》,听到了潘知常解读红楼梦,买了他的《红楼为什么这样“红”》,我惊呆了“原来红楼梦还能这样读!”其实他作为一个老学者,还是比较严肃的,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他的风趣幽默和通俗易懂都深深地打动了我,自此,我无法克制的迷上了他,买了他的《潘知常解读四大奇书》、《中国美学精神》等书来看,充满了惊奇感。
之后,六神磊磊给了我又一次惊奇感,原来我们读烂了的金庸可以这样解构,原来武侠小说这种有小圈子的文学类型也可以成为爆款,也可以让所有人都来读!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情怀”。他们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去写快餐时代人们喜欢的风格,但他们没有随波逐流,依然在讲自己喜欢的东西,甚至让更多人接触到他们。
我有一个朋友,喜欢看古风言情小说。是的,普普通通的网络小说,快节奏商业化的产物,但是她会有意识地去搜里面的诗词,然后背诵下来,久而久之也会积累不少的知识。
我在想,是不是也有人因为潘知常教授的讲座去读红楼?是不是有人为了六神磊磊的一句话去翻金庸小说?又或者你看到我的文字,会不会突然对尼采产生一些好奇?所谓文化产业,大概就是这样一种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存的东西。
最近正热的《国家宝藏》,不也是文创么?故宫博物院卖的周边饰品,不也是文创么?《更北京》的“爱新觉罗京爷”,也同样是一种文创啊?古董可以消费,历史可以消费,文化可以消费,名人大家也同样可以消费。如果你在消费过程中爱上它,也是一件幸事。
背景说明
出于一个写手的私心,我也更愿意接受让尼采做一个消费品,这样我才可以更加放肆地写他,营销他,把他分享给你们。赚取一点点击量,都会让我开心很久。所以我在这里向你们宣传,尼采是个消费品,目的很简单,我想让你们购买他。就像所有的作家多鼓励大家读书一样,本质上也是为了让大家消费文字。
但是,原谅我很难给他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不知道尼采作为消费品该让谁来购买,因为老实说,我希望是许多人。我希望有高中生像我当年着迷《红楼梦》一样,主动去购买尼采,我希望有大学生突然发现原来还可以去读这些哲学家的书,我也希望有父辈的人找回那种超人精神的傲气,我也希望其他尼采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更多地沟通和交流,知道尼采除了“凝视深渊”和“起舞的日子”以外还有许多故事……
你看,我就是这么贪心。我希望尼采是个消费品,像米像面像盐,大家都来消费他。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还想知道更多的内容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佳人女性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