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5 10:23 来源:未知 责编:佳人编辑
《敦刻尔克》刚刚上线到现在,票房正在持续飙升中,相信网友们一定很期待,究竟这部影片能够吸引大家的地方是什么呢?票房还能否超越战狼2呢?马上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分析!
9月4日,内地大盘报收5083万元,诺兰的《敦刻尔克》票房占比遥遥领先,上映4天蝉联票房冠军。“杀破狼”系列最新作品“贪狼”破5亿,继续“低调”出招。
周一的内地市场表现暗淡,除了《敦刻尔克》,其余影片票房均不足千万。上映40天的《战狼2》票房下滑明显,报收829万,累计票房55.59亿;《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报收554万,累计票房3.86亿;真人版《银魂》已经上映4天,截止到昨天,票房拿到6603万,收入走势缓慢,破亿艰难。廖凡、李易峰主演的《心理罪》仍有0.5%的排片,目前累计票房2.92亿。
如果打开上帝视角,敦刻尔克大撤退其实是英法联军对于马奇诺防线过于自信和对德国过于侥幸造成的后果。尽管事后,对于这一次“大逃亡”的历史意义有着多样的解读,但总归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如何诠释这场胜利的“失败”,应该是电影《敦刻尔克》的核心。诺兰在《敦刻尔克》历史细节的处理上还是相对客观的,这部电影里没有主角,是一部“众生画卷”。诺兰用三段时间线:one week(一周的“大撤退”)、one day(一天的英国渔民的海上救援)、one hour(一小时的空军掩护)将三个原本撕裂的故事组合到了一起。这看似片段式的故事,反映出的,其实是在当时极端情景中的常态。
腹背受敌的英军,跨海大逃亡是一个极端情景;英国民间船只冒着生命危险横渡英吉利海峡救援士兵是一个极端情景;掩护大部队撤退的空军如何击退敌军,如何在危机中紧急迫降是一个极端情景。这三段故事所刻画的,就是这场“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所发生的所有事件的缩影。因为每天都有士兵在想尽各种办法逃亡,每天都有德军的空袭,每天都有响应国家号召来支援的民间船只;每天都有死亡,每天都有为国家牺牲的“敢死队”。这些关于生存与希望,死亡与绝望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战争阴影下众生所经历的日常。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生命在这个庞大的怪兽面前,总是如此渺小与不堪一击。诺兰巧妙地使用插叙的手法,将这场惨烈的大逃亡,通过一小时、一天、一周的时间线不断放大,直至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诺兰电影叙事语言所表现的那种被“死神”迫近的紧张感,配合着ham zimmer极具压迫感的音乐与时钟的嘀嗒声,给观众创造了一个极端情景——每个人都需要猜故事的结局,尽管大家都知道历史结局;又给观众表现了一种常态——这就是战争,干净、血腥、不带一丝怜悯。
电影《敦刻尔克》对于“爱国”情怀的表达是克制而高名的。海军上校看着那群来自大洋彼岸,前来支援的英国民船,脱口而出的“home”,以及撤回国内的英军所受到的英国国民的谅解与鼓励。这些场景,没有生硬的爱国口号,虽平静,却有着巨大的力量。这是属于一个团结一致的国家所表现出来的那股热情。它深植于每个英国人的内心,温柔、深刻、无坚不摧。它是不需要浮于表面的,因为每个英国人都会为它而战,这也是最后德国没有沦陷英国的原因,这也是最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电影将“爱国”大主题融入人物与事件的细节中,经过生活化后的“爱国主义”剥去了表面生硬的套路而变得温和起来,让人看的内心汹涌,热泪盈眶。历史周而复始,有如潮涨潮落。《敦刻尔克》与其他战争大片如出一辙的地方在于,告知我们拥有与维护和平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