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1 17:02 来源:未知 责编:佳人编辑
一个没有帘幕快门的只能用镜间快门镜头的机身,不是很适合建筑类摄影。
那些X1D应用(1~3),都不可能
使用小的镜头,考微单轨;要用大的镜头,考虑座机。
16bit和14bit的应用没特别的差别,实际使用,2bit的差别影响不大。但如果你特别在意的话,可以考虑Credo或者Phase One的后背,搭配一个合适的快门来转接。
Sinar、Horseman的就不要考虑了吧,带出相当不便,只有车载,建议你先看重量,再看价格。如果买Sinar P3这种电子的,我想这不太合适。
Linhof的双轨机器,似乎不太适合广角充分矫正建筑应用,尤其用在数字上。但如果你用6x9或者4x5,Linhof是极好的。M679你考虑一下最广的镜头使用。
Flexbody和Arcbody都很好,但这样你只能用那几只头。
FlexBody用V口头,不能移轴太多;Arcbody就3只不那么为数字优化的Rodenstock头可用,但除了狭窄室内的话,都应该够了。
这里考虑浙江诸暨的Guozh么?
如果离得近,可以开车去找他
我觉得最值得说的内容在这张图里,转后背。
当然,现在因为专利的原因,和ALPA不再兼容了,不过你可以私下咨询。
我觉得6W不到的价格,配齐应用室内到中等特写的机身,这是相当划算的。
移轴镜头自然很好,很方便,如果不移动太多的话,效果很好。
我自己用的是改造过的Sinar Macroscan搭配Sinar C1和Kapture Quick Slide。
前者使用需要用到凹板,深口的凹板都价格不菲。
后者需要好好固定一下机械结构,因为结构不佳。
使用44x33的传感器的话,Kapture Quick Slide请务必选择革新过的3板长的版本,改进很多。
?
出图还不错。
但你也知道,因为Copal #3快门的原因,这货最快是1/125s的快门,另外阳光下使用1/125和1/60还会造成一些叶片遮挡(如果天空过曝很容易察觉)
↓Sinar E75 + Sinaron 24/3.5(Olympus OEM镜头),大约等效135下的19mm。
至于移轴镜头的问题
有一些值得推荐,比如Canon的TS24 II,可以改造可以转接。不那么挑剔的话,只是稍逊于R牌的23/5.6。
Schneider PC28,整体很好,很均匀。
至于35mm以上的,可选的已经很多了,自己参考Distortion和MTF以及影响素质和操作习惯吧。
另外,某些135镜头,成像圈很大,比如Leica R 50/1.4、R 60/2.8。只用在44x33不做过分移轴的话,是很好的。
如果懂一点镜头结构的话,望远结构的相场一般没有简单的结构大。典型的例子就是Elmar 135/4和Hektor 135/4.5。
↓当然,这些只是再预算不足的情况下的一个考量,也很有趣。
最后,结论就是
使用后背+带快门的技术相机
比如Credo 50、Phase One IQ250搭配一个合适的机身,比如Guozh或者Cambo WDS或者Silvestri Bicam III,镜头可以选32mm、40mm和90mm。如果预算不足可以考虑APO的放大头。
(如果用CamboWDS,我建议去找@惊奇影像 ,他认识中国的Cambo总代。我可以帮你找ALPA那边,但这里似乎没有必要?)
或者使用带帘幕快门短法兰距相机+微单轨
比如Sony a6300、Sony a7RII、Leica M-P(M240),Fujifilm GFX-50s,微单轨就那么多,别买6K以下的就好,也可以改造一些单轨机为这类相机的接口。镜头根据需要来做搭配,一般三只足够,狭窄室内的、一般的广角以及中焦。
比如135全画幅可以用24mm、50mm和90mm。
请注意,Sony的微单需要改造低通滤镜,以适用于移轴后边角的画质。服务商可以考虑台湾的NKIR和上海的ChipM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