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1 14:04 来源:未知 责编:佳人编辑
《芳华》电影马上就要在影院上映了,相信各位看官们一定很期待,那么这部影片究竟有什么看点呢?有网友说影片有删减,究竟删减了什么内容呢?
导演说剪了12分钟,那最终上映版本是134分钟了吗?
还是说136分钟又剪掉了12分钟,变成124分钟呢?
网友回答
tiff版是148分钟,剪12分钟应该是136。
刚去看了下猫眼电影显示的是136min。
精彩影评
万万没想到,小钢炮这次的表现真心超出预期,而且饱含浓浓的深情,在摄影机的背后,他的眼光从未如此温柔。我们不妨这样来梳理:书和电影的作者同时拥有着部队文艺工作的少年经历,严歌苓负责女性题材作品的产出,冯小刚则借着《芳华》的驱壳,究其本质试图展现的,还是是他自己,对于青春的独家追忆。这份追忆,尤其在影片中文工团裁撤、战友们畅快豪饮、继而抱头痛哭的一幕,最能体现出来。
这显然是冯小刚自己的“私货”和宣泄。因此,与其说“改编”,我宁愿将之解释为两件作品。严歌苓的《芳华》与她以往的作品相比,确实能看出更多难以克制的情感流露,和好像被五彩缤纷的色彩填塞的思绪飘动。但是,这依旧是她所孕育的,从不割裂“我”和作者的身份,以及背后厚重的冷峻之感。这一群少男少女经历了“触摸事件”和中越战争爆发之后,他们的生命轨迹,仿佛是用炽热的双手,伸出抓住的一把苍凉。
这其中,隐隐有一丝宿命的意味。而自从《芳华》的预告片发布之后,关于《芳华》的讨论就开始了。常常被汗水浸透像一只馊馒头的何小曼,变成了定妆照里白净甜美的何小萍,总是被弟弟用力嘲笑的茂密却疲惫的头发,在银幕里却莫名有着一股野蛮的力量。这超出我所想像的漂亮了,但又缺了点什么。这可能就是性别之间对同一形象的不同表达,尚在二十多岁的我,和倜傥的中年男人冯小刚,对于理想范式的不同,建立在个体生命经验上的不同。同样,我读来满是人性最深处罪恶和隐秘的角落在银幕中被外化为青春时期的冲动和荷尔蒙味道,倒不如说冯小刚真切看到了其中滋味,却大胆剥离了不少辛辣的内核。
冯小刚的《芳华》,人性的残忍少了,宽厚了,纯化了。当我在猜测,即将来到花甲之年的冯小刚导演究竟在想些什么的时候,我突然领悟到这就是属于冯小刚的策略。冯小刚作为导演,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擅长的悲喜剧风格,他的情节、语言和叙事结构的游戏化所带来的审美趣味,既是他任性的展现,也是下意识的抉择。
大家都知道冯小刚电影是卖座的保证,但往往忽视了他所经历的挫折和对抗——这些都可以在他那本令人百读不厌的《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找到。冯小刚其实是任性而执拗的。尤其从《集结号》开始,到《一九四二》,再到《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他的作品越来越个人趣味化,越来越逆流而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冯小刚理解的割裂就来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