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5 19:02 来源:未知 责编:佳人编辑
《看不见的客人》是一部精密的悬疑推理电影,相信大家都很想将这部影片分析透,那么《看不见的客人》的男主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故事布局是怎么样的呢?
?一部精彩的悬疑电影总会吊起影迷们的胃口,《看不见的客人》就是如此,而且吸引观众眼球的招数很多。影片一上来,通过女律师与青年富豪被告的对话,让观众了解到青年富豪正陷入严重的谋杀指控中,而据他所说的真凶又在酒店客房内设计了一个完美的“密室杀人”陷阱,让警方认为青年富豪就是杀死情妇的凶手。“密室杀人案”这种“烧脑”的罪案设定,无疑对观众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而富豪向女律师讲述他对真凶的推测,又引出另一起命案——原来,富豪和情妇数月前去山区度假幽会时,曾经在山路上发生意外车祸,导致另一辆车上的陌生青年命丧黄泉,富豪惊慌失措、准备报警,而情妇力主毁尸灭迹、隐瞒真相。但当富豪去处理陌生青年的尸体和车子时,在现场等候的情妇遇到了一位开车路过的中年人,他表示可以帮忙把车拖到他们家进行修理,而情妇到了中年人家里发现,被撞死的青年居然就是中年人夫妇的儿子,她于是慌忙离开,但中年人已经觉察出异样。如果说影片开头是用“密室杀人案”这种烧脑悬念所营造的神秘感来吸引观众的话,那么随后的“山路车祸案”情节,则是用残酷的人性选择所营造的紧张感来掌控观众的心情。无论是富豪与情妇在发生车祸后种种故作镇定的掩饰之举,还是情妇在中年人夫妇家中的惊慌失措,那种基于人性冲突的紧张感时刻会让观众感觉揪心。
?随后影片的剧情渐渐将“密室杀人案”和“山路车祸案”形成因果关系。富豪凭借各种手段让自己从“山路车祸案”的嫌疑中脱身,但中年人夫妇凭借蛛丝马迹的线索和直觉,意识到富豪必然知道他儿子失踪的真相,甚至还找到他当面对质,所以这个中年人很可能就是那个把富豪和情妇约到酒店里,并出于复仇的目的制造“密室杀人案”的真凶。而在“山路车祸案”刚发生时,另一个路过的司机,似乎也有知晓内情、谋财害命的动机。但是,与此同时,观众也会在富豪对于“事实”的陈述中,觉察出一丝异样,在某些细节问题上,他显然有撒谎的嫌疑,而这一点也被女律师一步步地点破,此时聪明的观众已经会想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整个故事了,或者说他们已经猜到了导演的底牌。但更多的观众应该还是会跟着影片提供的思路走,享受富豪和女律师的脑力交锋,以及女律师击破富豪的谎言、不断逼出真相的一次次反转。而最终揭示的真相则颠覆了此前的一切——“密室杀人案”并不存在什么“真凶”,富豪就是凶手,他制造凶案现场的假象,只是为了误导警方、摆脱罪名。而他此前所讲述的故事,也充满了扭曲事实、自我美化的误导。从始至终,富豪都毫不无辜,而是为了自身名利,不择手段杀人灭迹、栽赃陷害、故布疑阵的大恶人。但这还不是最为惊人的反转,而是女律师最终摘下面具、现出真身,原来她是车祸青年的母亲假扮的!他假扮律师装作来帮富豪脱罪,就是为了一步步逼迫、引诱他说出真相,自投罗网。这样的反转大结局无疑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的!
?看到有评论认为《看不见的客人》是“好莱坞式”的悬疑片,笔者无法认同这种观点。好莱坞悬疑片往往是充满各种性和暴力噱头,而且少不了用一些动作戏来营造紧张感,往往都会有一些一惊一乍的噱头,结尾的真凶揭秘往往也会伴随一段惊心追杀。显然,这些“常见特征”在《看不见的客人》中并不具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更注重内在张力营造而非感官刺激的外在噱头。不过,《看不见的客人》也有自身的一些问题,也属于一部看完之后经不起细想的悬疑片。也许是出于保持影片节奏感和紧凑感的需要,导演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处理让人感觉不够严谨,缺乏足够的铺垫和交代。举个例子来说,富豪的男律师曾经给富豪打过一个电话,然后富豪把电话又交给了女律师,此时正好男律师在机场,处于巨大的噪音环境中,如果不是这个偶然,他怎能不会听出女律师有假呢?这个假冒女律师的运气也实在是太好了吧!还有,车祸青年的母亲假扮女律师这演技也太高能了吧,这哪是业余剧团的水准,简直是奥斯卡影后级别的演技了!
?《看不见的客人》这部西班牙拍摄的“坞外佳片”,让我们看到有别于好莱坞悬疑片的别样魅力,值得华语片学习。不过,今年我们也有号称“年度最佳华语剧情片”的台湾电影《目击者》哦,在许多影迷看来,水准跟《看不见的客人》相比也堪称各有千秋,不落下风,只是貌似已经无缘引进上映,让人倍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