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 17:23 来源:未知 责编:佳人编辑
宝钗是曹雪芹和脂砚斋最推崇的角色。曹雪芹多次直言宝钗是“群芳之冠”,从各个侧面描写了她的高尚品格。脂砚斋说她“高诸人百倍”。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这点想必大家都清楚,脂砚斋可能很多对红楼梦不是很了解的人会不知道是谁,这么说吧,红楼梦这本书的本来名字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也就是说红楼梦是经过脂砚斋加上批语之后才正式面世的,她/他的批语是红楼梦这本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身份上讲,脂砚斋是曹雪芹最亲密的人(大部分人认为是妻子),是红楼梦第一个读者,甚至直接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是曹雪芹之外对红楼梦了解最深的人,她/他的批语对红楼梦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很多人之所以误解宝钗,都是因为没有读过脂砚斋的批语。脂砚斋的批语里面对宝钗是全方位的肯定,赞誉之高连我等钗迷都不敢与争。希望没有看过脂砚斋批语的人去看看,因为这才是理解红楼梦的正途。如果实在不想去看的,可以看看台大教授欧丽娟的红楼梦公开课宝钗部分,如果真正喜欢宝钗的,可以更进一步,去看郑无极的《论宝钗》。
下面简单说一下真实的宝钗形象。
第一,温柔大方善良。不管从面相,说话,行事都能看出来她有多么端庄典雅,和光同尘,让人如沐春风。对下人们的仁慈和善,对姊妹们谦和友爱,对长辈尊敬礼重。对黛玉以德报怨,对湘云体贴支持,对岫烟关怀扶助。知道香菱早就想进大观园玩,就找机会带她住进园里,还教她认字写字;知道柳嫂子管理厨房不易,就不去给她添麻烦,自己想吃点什么东西都是单独出钱。看到尤二姐被王熙凤诓骗进府后,为她暗自担心。每次有了吃的玩的,都是分送给大家,不论地位高低都照顾到,连对赵姨娘和贾环都一视同仁,体现出胸襟的宽广。当然有人又要说是收买人心了,好吧,反正在这部分人眼里她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我也不指望能唤醒这些人,让他们自以为是好了。
第二,心性高洁,坚贞不屈。“山中高士晶莹雪”,曹雪芹是这么称赞宝钗的,出了表现她的心思晶莹剔透之外,还表达对她高洁品性的赞美。总所周知,曹雪芹把宝钗比作牡丹。一般人大概觉得牡丹就是很富贵华丽很媚俗的花,但是恰恰相反,牡丹是一种坚贞不屈,不向恶势力低头的花,传说武则天命令百花齐放,百花畏惧她的权威,一夜之间纷纷开放,唯有牡丹抗旨不遵,坚决不开,武则天大怒,下令烧掉洛阳所有的牡丹花,以为可以让它绝种,但是牡丹却在郊野山区继续顽强生长,开得更加美丽。曹雪芹把宝钗比作牡丹正是取的这个传说的寓意,比喻宝钗的坚贞。并在书里多次写及。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其他人都把自己房间布置得很好,让贾母在刘姥姥这个外人面前显得很有面子,很高兴,唯有宝钗仍把自己的房间布置得很简朴,让贾母十分不快,连连批评,说太寒素,不像话。事后贾母再也没有让宝钗挨坐在自己身边,对她疏远许多;在抄检大观园时,唯独没有检查宝钗的蘅芜苑,说是不便抄检亲戚,但这在宝钗看来是极大的侮辱,一是太不把她当自己人,二是好像质疑她蘅芜苑藏垢一样,于是立刻搬出了大观园,任王夫人和王熙凤百般劝挽也无济于事。可见宝钗是个外柔内刚,有原则有坚持的人;在劝导林黛玉时,说男人们应该读书明理,辅国安民,但“如今并不曾听说这样的人”,一句话把天下追求功名利禄却心里没有国家人民的人都踩下去了;在写螃蟹诗的时候也是痛快递嘲讽了那些国贼禄蠹,仗势欺人的人一番。此外,在元妃省亲的时候她不愿歌功颂德,作诗极其敷衍;在制作灯谜的时候暗含对追求权势者的讽刺引起贾政不快,在送人参的时候暗讽王夫人吝啬小气......等等地方,都表现出了宝钗外圆内方,刚正不阿的品格。
第三,宝钗是一个看透了红尘,还能够好好生活的人。她是众人里悟道最早的,是她把寄生草念给宝玉听,开导宝玉的。当宝玉解禅机的时候,别人都是觉得好笑,只有她说宝玉这是悟了。按照原书脉络,真正的结局也是宝钗渡化宝玉出家的。宝钗对世界看得太通透,所以才能够那么温柔坚定。“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不是表达对功利的追求,而是表达对生活的信心。不管任何时候,宝钗都是让人安心的,总是给人以向上的力量,仿佛永远不会被打垮,永远不会绝望。就连最后宝玉出家后,她也没有绝望轻生,而是“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脂批)”继续好好的渡过余生。
题外话,宝钗的真正身份很有可能就是女娲的化身,1,她的生日是女娲身日后一天。2,她渡化宝玉这块顽石出家,重登仙界,这个故事脉络刚好与开头女娲弃石吻合。3,作为和林黛玉并列,而且品性比之更完美的女性角色,她不可能没有显赫来历。详情请看《论宝钗》,《钗黛形象的B面》等文章,网上随便搜就有。
最后,在红楼梦最初的两百年里,大家都是一致赞扬和喜爱宝钗的。直到最近百年来,宝钗受到的批评和指责才越来越多。原因有几个。
第一,随着高鹗续书的不断普及,很多读者根本没有接触过脂砚斋批语,加上后四十回续书对宝钗的矮化和诬赖,所以很多人被误导,对宝钗有了错误的成见,导致他们眼里宝钗处处都是心机。
第二,某位伟大领袖特别喜欢红楼梦,偏爱黛玉,所以很多所谓红学家为了迎合他,就诬赖宝钗,把她说成“封建余孽”一类的存在,以此抬高黛玉。于是什么脏水都往宝钗身上泼,她做什么都是错的,甚至什么也不做还是错的。
第三,性灵自由思想的发展和影响,尤其近代西方思潮涌入,导致人们片面地认为率性而为才是好的,全面否定对自身的克制和约束,哪怕这些自我约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德行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