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佳人女性网 www.jrlady.cn
当前位置:佳人女性网 >> 娱乐八卦 >> 生活八卦 >> 热点关注 >> 正文

为什么青年艺术家胡迁要选择自杀?搞文艺的真得赚不到钱吗?

2017-10-17 11:02 来源:未知 责编:佳人编辑 

更多
导读:艺术青年自杀,人们又一次感受到从事文艺工作原来是如此之穷。 一年写两本书,拍一部电影,按理说也不算很懒,但是只赚了两万块钱,看起来忙得跟晒咸鱼似的,但只要不跟朋友吃饭,就得在家煮速冻水饺。 这位年仅29岁的青年艺术家名叫胡迁(又名胡波),201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青年艺术家胡迁选择自杀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穷,原来从事文艺工作竟然这么的艰辛。搞文艺的人要在这片土壤下生存下去真的非常不易,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青年自杀,人们又一次感受到从事文艺工作原来是如此之穷。

  一年写两本书,拍一部电影,按理说也不算很懒,但是只赚了两万块钱,“看起来忙得跟晒咸鱼似的,但只要不跟朋友吃饭,就得在家煮速冻水饺。”

  ▲这位年仅29岁的青年艺术家名叫胡迁(又名胡波),201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来因为“当不了导演,无聊”而尝试写作,没想到竟然一鸣惊人,2005年以中篇小说《大裂》一举斩获台湾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被誉为才华横溢的“黑马”作家。获奖的名声给他带来了出书和重拾电影梦的机会,但有时候起点高并不是什么好事,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落差越大,对人的打击越大……以上是他在今年9月初发布的微博内容,我们从这些白描似的文字里,大概能窥见其内心如困兽,还有那种看不见出路的绝望。

  没有钱,没有希望,只有无尽的劳作,于是崩溃了——如果这是一个捡垃圾的人,人们也许没有这么大的反应,但偏偏是个搞文艺工作的,拍电影写书,都是多么高尚的行业,怎么竟然比一个捡垃圾的都不如?

  社会很残酷,对捡垃圾的人残酷,对搞文艺的人也残酷,真正实现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位才子的陨落,在文艺圈里激起了不少回响。先锋导演、柏林银熊奖、戛纳评审团奖得主王小帅曾经这样评价胡迁:“他的故事和文字竟散发出一股迷人和离奇的氛围,那种空气中弥漫的失落和伤感不用影像,文字已经抖落了出来。”诗人、小说家、2006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李师江曾经这样评价胡迁:“他对生活意味天生敏感,熔风趣和决绝于一炉,行文不羁,收放自如,他是个手艺高超的家伙。”……但是,这么一位在文艺圈里被众人看好的青年艺术家,竟然觉得连生存都进行不下去了,这真的不是一句“天妒英才”就能草草概括的事。

  大陆的稿酬低、行业压榨、版权不受保护早己人神共知,搞文艺的人普遍生活得窘迫,需要极坚强的意志才能生存下来。不过,再放眼到整个历史、整个世界,搞文艺的人穷也是一直都存在的事实。

  从古到今,秀才总是穷的,必须靠考学、当官、被相国的女儿看上、或者给林黛玉当家教、给西门庆当帮闲才能养妻活儿。国外也一样,文艺青年李安学了电影,没成名的时候实实在在在家做了六年家庭主男,看孩子做饭,闲时才能去兼职搞电影也真是折堕。

  ▲搞文艺创作的确是劳心劳力的事情,成名后的李安在接受国内某知名杂志采访时,杂志封面标题就赫然写着“李安:拍电影如同下地狱”。

  每年威尼斯双年展的时候,展区内分到处都是穿得奇装异服,贫穷而年轻的各个国家的艺术家,看到位高权重手握资源的业内大咖们眼里便充满了饥渴光芒。

  “艺术家才是这世界上最聪明最势利的人”,我的一个做了许多年策展人朋友冷冷地说,“不过,势利也没啥问题,人想活下去,出了名能活得更好,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人和事,也不算原罪。”

  “我不希望你们学画,画画的人如果不出名就是乞衣(广东话乞丐)。”这是我一个杂志社同事跟我复述她的父亲的话,她的父亲是广东一个有名的画家,但坚决反对儿女们学画。

  我这个女同事谨尊父嘱,做了一名优秀的财务工作者,住在父亲买给她的豪宅里,天天给人算帐,专心家庭生活,煲汤八卦,响应国家二胎政策,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一个父亲想要自己小孩过上的幸福世俗生活。

  只能说,在中国,搞文艺是不受祝福的。因为原本求生就艰难,做生意的人尚且都朝不保夕,何况附着在生存之上的这些文艺兮兮浮花浪柳们。

  所以民国写稿大咖鲁迅先生就感叹:

  “我觉得别的国度里,处世法总还要简单,所以每个人可以有工夫做些事,在中国,则单是为生活,就要花去生命的几乎全部……”

  在全世界最多人口的地方,意味着我们都要面对一件事,那就是最激烈最残酷生存竞争。

  生存已然是要花去全部生命的事,惶论还要脱贫,更惶论要靠文艺来脱贫——这恐怕是文艺爱好者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悖论,文艺本身不值钱,相反,它很花钱,它是一种超越在普通生活之上的更讲究精神意义的生活方式。

  要靠此为职业,靠此赚钱,就意味着要之技术化,技巧化,日常化。这是真正的文艺爱好者所不齿的。

  他们有他们深刻的鄙视链:画油画的瞧不起画水彩的,画水彩的瞧不起画国画的;拍电影的瞧不起拍电视剧的,拍电视剧的瞧不起拍网剧的;写诗的瞧不起写小说的,写小说的瞧不起写专栏的,写专栏的瞧不起写公号的,写公号的瞧不起写网文的……

  当然几乎所有的文艺爱好者都瞧不起爱钱的,因为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我们那么爱好文艺不就是要把自己和庸俗的求生者分开么?

  把文艺和生存对立,或者和把文艺和脱贫挂勾,这两种人大概都会过得颇不开心吧。因为没有生存,文艺毛之附焉,而脱贫,又岂是文艺的责任?

  艾森豪威尔说:知识分子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比较自如的状态是把文艺当成爱好,就像马云喜欢上台和李健飚《传奇》,王石喜欢和女记者一起爬山谈文艺,只不过,要过上这种日子,要不然家有祖传大宅,要不然自已另有谋生本领。

  万一此生不幸把文艺当成职业,大概就真得多一点平常心,把它当成职业一样对待,认真研究其中关节,攻克技术难关,努力成为行业楚翘,承认自己是在参与社会竞争。

  参与社会竞争无非就是要使尽百宝出尽全力,而竞争的规律就是:当你做到这个行业的前百分之二十基本上就谋生无虞。

  不可否认,要做到TOP1很难,那些人要不然是才气盖世要不然就是后有资源,外加运气好,这真叫可遇不可求。但做到TOP20也没这么难,但凡肯做老黄牛,人又不算太蠢脾气不算太坏,年深日久也差不,凭手艺凭经验吃饭。

  据我所知,电影业里那些顶尖的录音师、造型师、灯光师、编剧工作都满得排不过来,说到底,文艺能不能脱贫,还真的在于你把它视为爱好兴趣还是一种谋生职业。

  ▲香港著名美指张叔平也是文艺青年岀身,中学毕业,在工厂做工人,很吃过一段时间苦。后来通过设计布料以及与电影人接触,慢慢涉及美指行业,他以脾气好、耐心、美感强闻名于业内,二十年中服务过香港最难伺候的导演(徐克王家卫等),但也获得极高的业内评价,赢下多尊金像奖,在一个琐碎艰难的行业成为行业标杆,更成为许多明星的最为信任的美学老师(他是林青霞的御用造型师),更心仪室内设计,刘嘉玲在香港的三个家与上海的家都是由张叔平设计的……

  有别的职业养文艺当然是更好的事,当成职业就要有点职业精神,所以就算嫉恶如仇世事洞察的鲁迅先生,对于写信向他求援一穷二白的文艺青年们最终的劝告也是:

  “不必问现在要什么,只要问自己能做什么。(1934年十月九日致萧红萧军的信)”。

  先求生,再文艺,是普通人对生命负责的做法;而爱文艺,是为了享受精神上的乐趣。

  至于求富贵这种事,人家雷洛探长早说了:富贵险中求,又关文艺鸟事。

最近更新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1 www.jrlady.cn , All Right Reserved. 佳人女性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