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1 11:22 来源:互联网 责编:独家记忆
教材修改体现的是什么?
就教材的编改问题,记者联系到教育部所属的一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其介绍了教材编写和修改的大致流程。据介绍,目前中小学教材均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大纲编写,大纲即是起到规范教材观点的作用,一旦国家在不同领域学科有了新的观点和意见,就会通过大纲进行贯彻,让建材通过修改发生变化,教材需要代表和体现国家观点。
8年抗战改为14年
在流程方面,教材编写部门会组织大学教授、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对教材进行编纂,之后交由教育部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查,签署意见之后,教材才能公开发行使用。
教材修改对理解抗日战争有何意义?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经盛鸿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八年抗战”这一说法在日常宣传及诸多影视剧中由来已久,包括他自己,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
8年抗战改为14年
一个人如果只读历史教科书的话,会对历史产生一种十分齐整的印象,某事件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到某年某月某日结束,主要历史人物谁谁谁,意义影响如何如何。其实,真实的历史比教科书有更多毛刺。
重大历史事件的起点界定出现争议是很常见的,而非个例。历史书写是事后进行的,当时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所处的时代位置。后人只能挑选一个自己心目中有代表性的时刻作为起点,但这个起点未必是绝对意义上的起点。
比如1937年7月7日是“8年抗战”的起点,但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日本“中国驻屯军”,其实早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前就进入了中国。从晚清到民国,日本一直有军队驻扎在中国境内,这实质上就是侵略。
同理,制造“9·18”事变的关东军也不是前一天晚上入境的,而要追溯到日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