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8 17:26 来源:未知 责编:佳人编辑
八月过半,马上就要面临九月入学季,不少在高考中“厮杀”的高考生们,也要开始准备结束畅快的旅程,向大学校园出发,开启四年的象牙塔求学之路。
在大学中,有人厮混寝室冲刺网游,有人旷课旅行去西藏,有人刷分冲四六级。而对于英语四六级考试,这几年早已经成为大学学校的必修课,四六级考试也陪伴大学生很多年,确实,英语等级考试度学生的英语起到了作用,而现在职场中却面临不少“高分低能”现象,专家忍不住反思,这一成不变的等级考试究竟有没有必要维持。
今年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实施30周年。从历史角度看,它的诞生和实施,体现了社会和各高校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视,对于推动中国英语教学和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无疑起到了历史性贡献。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当初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没有今天的大学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过去这些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推行,给我国外语教学带来的弊病也是有目共睹的。伴随它的实施而带来的“应试教学”和“高分低能”,困扰了一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一代大学生用英语开展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甚至成为一代人的“痛苦回忆”。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全国性教学考试没有理论依据
1987年公布的关于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考纲》,曾明确提出,“考试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而当时的国家教委在批准实施的通知中强调,“国家教委将对结束四、六级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考试”,考试成绩是“我委今后检查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依据”。
从今天来看,正是这一“全国性统考”的定位,引发了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全国性的大学英语课程“应试教学”。道理很简单,任何一种教学考试只能是基于校本的,不可能是全国统一性的。用根据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中科大和西安交大6所大学的84%学生能够通过考试的标准来建立全国高校学生的及格线常模合理吗?
全国3000多所高校,且不说办学方向不同,各地各校新生入学水平差异很大,怎么能够要求他们在两年内完成大学英语后都达到统一的水平呢?让清华、北大、复旦的学生和在西藏、贵州等中西部地区读大学的同一届学生,用同一张难度的卷子来进行测试,是缺乏理论依据的。而更荒谬的是,各校的四级考试通过率竟然还被作为评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乃至整个高校办学质量的依据。这样一来,其结果必然是“成绩和毕业挂钩”“以考带教,题海战术、冲击了正常英语教学甚至学生的专业学习,忽视了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乃至发展到今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成为大学生不断“刷分”的游戏和主管部门弃之可惜的“鸡肋”。
中国教育秉承“德智体美劳”五个字的方针,而不少教育机构,还是讲智作为重中之重,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没有过于重视。从现代不少的青少年学校的教育就可以看出,对于课本教育和分数教育还是成为十几年来不变的模式,这就不可避免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而对于目前国内教育的大环境来说,要一下子扭曲掉这些传统的理念,还需要时间,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能完成的,需要默默的量变引发出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