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6 17:16 来源:未知 责编:佳人编辑
最近大热的话题剧《北京女子图鉴》以整整一集的篇幅,重提“故乡”。切入点更为扎心:户口。
点击下载:北京女子图鉴15-18集
陈可组织员工去香港团建,并没办过港澳通行证的她休假三天回四川乐山老家办证。
不过这场办证之旅却变成了一场全程尴尬的错位之旅:大城市带给陈可的“常识”,在小城市中全盘颠覆,北京的眼界让她再也难以适应家乡的小格局。
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是现代化进程中,物质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
比如,母亲独自在家生活,没安宽带的家并未进入网络化时代,也就更不要说红红火火的移动互联网,网络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是颠覆式的。
比如,在门口的杂货店买洗护日用品,小店并没有配置POS机,让习惯性刷卡的陈可慌忙地翻找现金。
虽然略有不便,但全国经济发展本来就不均衡,这本无须大惊小怪。而陈可与杂货店老板闲话家常,甚至一时找不到现金赊账也可,这些琐碎的小细节,反而透着家乡的亲切与热络。
让陈可真正格格不入的,是小城市慢速的生活节奏,缓慢的新陈代谢,以及随之而来的普遍较低的职业化程度。
就办证这件事儿,其实就是被媒体报道过很多,甚至连总理都曾点名批评的: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便民窗口不便民,到点就休息,完全不管后面还有排队很久等待办证的市民。
而在大城市,机构往往会发放号码条,在源头根据办公能力协调资源,就算当天办不成,至少提前声明,不会让市民白白等很久,浪费时间。
脸难看、话难听就更让人气不打一处来,“怎么没整个北京户口哦”,话语中透着小地方对大城市的歧视和嘲讽。
喝茶、玩手机、闲聊,各种拖延更与效率绝缘,天高皇帝远,你能奈我何?
在这种情况下,陈可只能求助于老同学李晓芸,同时也解锁了小城生活的通关密码:关系。
因为城市小,所以层层叠叠多少都能找到些联系,熟人好办事儿的逻辑让陈可获得了一次“走后门”的机会,但这个“后门”显然不够夯,最终她还是没能及时拿到通行证,只能目送同事一路畅行。
故乡展现了她温情的一面后,迅速暴露出势利、陈旧、低效的另一张面孔。这也让陈可深切感受到首都的便利。
只有在失去后,还会意识到可贵。
进而,陈可感慨道:幸福就是个比较级,我真是回不去了。
所谓“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陈可对家乡不是不思念,也不是不热爱。刚一回家的时候,她也兴致勃勃地呼唤小伙伴聚会,与闺蜜铁磁李晓芸,仍然亲密无间。
但在更大范围的同学会上,当身边的朋友都在纷纷结婚、生子,朝着一个既定轨道平稳行驶的时候,单身的陈可的身份错位也让她无法真正融入到小城同学圈。没有共同语言,还要尬聊是一种什么感受?看陈可就知道了。
并非北上广打拼、做单身贵族,就比在小城生儿育女,安然度日高级。二者并行不悖,没有高低之分。
只是当前阶段的陈可无法享受李晓芸式的“稳稳地幸福”,她只是站在了马斯洛需求层次体系中的“实现自我价值”一层中,就算要结婚生子,也要在能够帮助她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城市进行。
再退一步讲,为什么这么多北上广深“漂”们都很难回到家乡——自己生命的原点?
除了思想形态、发展需求外,更具体地说,其实是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故乡,就离不开强大的家庭关系网,这张网在你下落的时候承接,也束缚你追寻更多自由空间,双刃剑效果,不容一分为二。
这在生活方式上,给了你更少自我发挥的可能性:周末、节假日、亲人生日等各种家庭聚会,同学、邻居、同事,甚至更大外延的社交活动,都将你越来越紧密地粘连在小城的人际关系网上。
哪有什么你的事儿,我的事儿,不过都是大家的事儿。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也成为网的一部分,再也无法割离。
而在大城市,正因为生活在别处。
你如鸟入深林,只要不工作,时间都由你驾驭,愿意看电影、健身、饭局、旅行、逛美术馆,还是干脆在家窝着,全都由你。于是,一个“你”,变成了千变万化、无限可能的“你”,每一个你都在下意识地捍卫自己的生活方式。
思想可以被改造,但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其惯性的稳定与长久,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你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属性。
提起离开的感受,鲁迅先生97年前的短篇小说《故乡》中给出了经典的诠释: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陈可们并不是不想回家,只是他们已经回不去。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而是内心的隔阂,生活方式的异同,自我实现的差距。
这部《北京女子图鉴》以全新的切入角度重新审视“北漂”为何独在异乡的深层次原因。正因为陈可无路可退,所以她一定要死守阵地,就算屡败屡战,也要越战越勇。
事实上,《北京女子图鉴》也并未陷入渲染“无家可回”的悲情窠臼中,陈可虽然目送同事离开,但这出“回乡办证记”也帮助她再一次审视自己的生活,坚定了内心的真正诉求,也让她的表情多了一丝坦然。
北京虽然忙碌、紧张、拥挤,但回到故乡,同样会面临医疗、教育、就业的种种现实残酷。故乡有田园,却没有淡泊;有舒适,但也不缺焦虑。故乡不能包治百病。
同样是人脉:
在老家,是打通重重障碍的通行证,各有稀缺性,人人待价而沽,有价无市。
在北京,是助你节节上升的跳板,双赢而非零和,耕耘收获,诚不我欺。
回到了北京的陈可们依然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中一路狂奔,但对她心疼的同时,也多了一丝尊敬,北京提供的空间和可能性,对于年轻的陈可来说,更适合她的调性。
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天剧迷》海量影视资源随你拥有,回复关键字即可获取。